目前,全球有很多水電站和大壩都已達到或超出其服役年限,一般采用測量大壩運動規(guī)律和滲漏率等傳統(tǒng)方法來確認其運行是否正常。對新建的大壩也會采用滲漏率傳感器和運動傳感器等設備進行自動觀測。
特別是對水庫淹沒區(qū)而言,其監(jiān)測只能通過上述方法,或者目測排水后的大壩狀況。但是對于徑流式水電站或作為飲用水源的水庫就不能通過排水來檢測,只有靠潛水員或水下檢測機器人來幫助查明水下基礎設施的狀況。
但潛水員只能深入水庫30~50m,而水下檢測機器人則能潛入整個水庫深度。 水下手動檢測技術
手動檢測是操作員通過控制遙控潛水器來完成。比如,一座大壩的入口結構損壞,就可以從不同角度觀察受損區(qū)域,還可掃描其附近可能進一步受損的區(qū)域或查明受損原因。
與潛水員檢測相比,水下檢測機器人具有以下優(yōu)勢:
(1)遙控潛水器和自主水下機器人能夠覆蓋水電站和大壩的所有深度。
(2)可以并行使用不同的傳感器系統(tǒng),以獲得更詳細的監(jiān)測結果。
(3)基礎設施評估專家可在任務執(zhí)行過程中同時檢查這些構筑物。對評估時提出的問題,可通過在不同角度、范圍或傳感器設置下進行詳細的重復檢測而得到解答。
利用遙控潛水器進行人工檢測的缺點如:
(1)發(fā)現(xiàn)損壞時,無人水下機器人只能記錄受損情況,其清理和維修工作仍需潛水員去完成。
(2)遙水下目標自動檢測技術控潛水器通過電纜與地面調度站連接,但電纜可能會纏在水下基礎設施等處,可能危及到機器人。
水下目標自動檢測技術
自動檢測一般通過自主水下機器人完成,它會根據(jù)設定的任務計劃采取相應行動,并利用環(huán)境傳感器(測量距離)或檢測傳感器來確定其航行路徑。
總結
利用水下檢測機器人進行水下檢測可以彌補潛水員水下檢測的不足,由于這些機器人都能同時采用不同的檢測傳感器,因此檢測結果更全面、更準確。而潛水員深入水下檢測的優(yōu)勢是確認和修復可能出現(xiàn)的損壞部位。配有高精度導航系統(tǒng)的自主水下機器人,可自主檢測基礎設施狀況并進行完整描述。